长沙丧事,即长沙地区的殡葬习俗,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。以下是对长沙丧事的详细介绍:

一、丧事俗称与观念
- 俗称:长沙俗称丧事为“老了人”,又叫办白喜事。因古人认为人死是“驾返仙乡”、去极乐世界“再造辉煌”,所以虽为丧事,但习俗中带有“喜”的色彩。
- 观念:长沙自古厚葬,万余座楚汉墓葬所出土的丰富文物便是证明。古代有贫者卖身葬父的,有扑柩救火的。据《后汉书》载:“长沙有孝子古初,遭父丧,邻人失火,初匍匐柩上,以身捍火,火为之灭。”
二、丧事流程与习俗
- 初终:死者病危时,家人齐集床前敬听遗命。死者刚逝,子女即除床帐,男子散发,女子去除头上首饰,家人捶胸顿足,放声号哭,跪地烧“倒头纸”。清末倒头纸钱数重量为“九斤四两”,从民国后期到新中国后,变为“三斤六两”,且民间避讳说“三斤六两”。亡故者落气之初,还须烧“起马轿”,又有“报庙”习气,即向城门洞城隍报庙。
- 打水装殓:由师公或长者鸣锣开道,领孝子到附近井畔“打水”,即孝子跪地舀水,亡者多少岁,便舀多少杯。每舀一杯,敲一下锣。打水归,加贡香(柏木)煮沸,凉后沈浴,更衣装殓;穿五、七、九层衣裤,戴“唐巾帽”。棺内垫石灰、炭末,铺皮纸。棺置正厅(在外身亡的,则禁止入厅,只能在屋侧搭棚停棺),入棺俗称“上材”。棺俗名“料”,或吉称“长生”、“寿器”、“千年屋”。“料”有箱式,“荷叶头”等两种。长沙古代有套棺之俗。清代,富绅用内外两棺,内棺为陶质,外棺为楠木、柏木或檀木制成。普通人家仅一杉木棺,赤贫者有用木板临时合的。有的在生前若干年即准备了寿器,用漆(内红外黑)油封多次。
- 祭奠:从“上材”到出院的时间,因贫富而相差甚远。贫者3天甚至一天即“人士为安”,富者有十天半个月甚至数月才葬的,多数为5-7天。入碱后,立扎孝堂,罗孝帷,点长明灯。子媳头戴孝帽,身着麻衣,腰系草绳,脚穿草鞋,手柱孝棍(糊以白纸的竹棍或桐木棍),孙辈及其他家人均穿白衣,鞋面缝白布。亲友来吊唁,不论年长年幼,孝子均下跪相迎。女眷每日早晚到孝帷内嚎哭一场,俗名“闹丧”。法事又名做道场,将音乐与开坛、念咒、诵经、请水、告庙、开方、破狱、解结、安神等等过程相结合。民国以前,道场做5-7天,需道士9-11人,后多做3天,所谓“三日四夜道场”。做佛事即念经,边念边敲木鱼。古人迷信这些活动可超渡亡魂,使之免受地狱之苦,降福子孙。行儒教即请礼生喊礼开祭,有朝奠、午奠、夕奠、家祭、客祭之分,读祭文时抑扬顿挫,如泣如诉,催人泪下。有的地方每晚家祭之后,有绕棺习俗,所有在堂男宾各持一根香,由人带领,围着灵柩转围,口诵《正气歌》等。同时还有烧落气纸(死者直系亲属,在已经确认死者亡故之际,便置一瓦盆于灵床前,在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,意为让亡魂“持币上路”)、净身(由死者直系亲属打一盆清水,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,通常以“三袱子”为限,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,称“三把”。一把抹头脸,二把抹胸腹,三把抹脚腿,净身亦称洗丧)、换衣(给亡者换上干净衣裤鞋袜,若是青壮年夭折上有父母者,手臂上应戴黑纱;老年人的裤带用白棉线合股系扎,合股线的支数以其年龄而定,老年人换衣称“穿寿衣”)等习俗,供桌上置烛台香盆和死者遗像。
- 鸣铳报丧:长者病危,在外子孙要火速归家守候,听其遗嘱。一旦落气,屋内号陶做哭,屋外鸣铳报丧,同时要烧纸轿“送行”,名曰“起轿”。并烧“倒头纸”作“路上盘缠”,将病蹋上的枕席、稻草等送至村边路口焚烧。所谓铳,并非鸟统,而是相当于礼炮性质的“三眼铳”,其一端为木柄,另一端为钻有品字形洞眼的铁质铳管,用时在眼内筑以硝药、黄土和引信,对天燃放。孝子即日到舅家报丧,亦先在屋外鸣铳,再径奔正厅,点烛伏泣神龛前,待长辈掖起,再禀报详情。平日不孝敬父母者,可能长跪于神龛前,任训责鞭答。
- 出殡:即送亡者前往墓地,抬死者上路之始,称为“起灵”。起灵时,孝子需将焚化纸钱的瓦罐掷碎在灵堂供桌之前,称为“甩盆”。抬灵床多为八名精壮汉子,死者亲属须排除在外。出殡亦称“送葬”,有的请道士执桃木剑在前“开路”,孝子则披麻戴孝躬行于灵床(或灵柩)前引导,众至亲好友一路将其送至墓地。送葬队列行进途中,有亲友在道旁设香案“路祭”的,孝子须下跪答礼。三年孝满,遂将灵位焚化,谓之“除灵”。
三、现代丧事习俗的变化
- 观念变化:现代社会更多地受到科学观念的影响,人们对死亡的看法更趋于理性和平静,丧葬更多地被视为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,而不是遵循传统意义上的“喜丧”观念或者过度追求厚葬。现代更强调丧葬过程中的文明、环保和简洁。
- 流程简化:随着殡葬改革的推进,现代长沙提倡火葬,丧事多从简,以开追悼会为主,土葬的习俗逐渐减少。传统的丧葬仪式如法事、做佛事、行儒教等多种形式的祭奠活动,以及绕棺、烧落气纸、净身、换衣等细致的环节逐渐被舍弃。追悼会成为常见的纪念形式,更多地关注家人和朋友对逝者的缅怀之情。
- 社会参与:在现代社会,虽然亲友依然会参与丧事,但形式更加简洁和内敛。人们更多地是通过参加追悼会、慰问家属等方式表达哀思,不会有像传统习俗中的一些吸引大众参与的热闹场景。
四、丧事办理流程
长沙丧事办理流程大致包括确定遗体存放、通知相关单位及亲友、准备祭奠用品、办理火化手续及骨灰安葬等步骤。具体流程可能因个人需求和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异。
五、丧事服务与支持
长沙市殡葬事务中心及各大殡仪馆提供丧事一站式服务,包括灵车接运、遗体处理、告别仪式、火化、骨灰存放等。这些服务旨在为丧家提供全面、周到的关怀和支持。同时,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减轻丧家的经济负担,如《长沙市殡葬管理条例》中规定的遗体接运服务专线及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免除制度等。
综上所述,长沙丧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。在现代社会,随着殡葬改革的推进和人们观念的变化,长沙丧事习俗也在逐渐简化和现代化。然而,无论形式如何变化,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始终是丧葬活动的核心。